青海省牧草地土壤高背景值区域调查评估及其成果应用项目样品采集工作圆满收官
9月23日,在王秉璋院长的亲自指挥下,在其他院领导的关心下,在所领导的重视下,在项目组的团结协助下,“青海省牧草地土壤高背景值区域调查评估及其成果应用”项目组顺利完成任务,收队回到西宁。
按照与青海省生态环境检测中心合同期限,项目组于9月20日前就全面完成了野外土壤、牧草、畜产品、水及土壤垂直剖面样品的采集以及交接工作。下面我们就近三个月的工作情况梳理成一条时间线,来看看项目组是如何火力全开、紧张有序、保质保量完成院拓展项目生产任务的。
6月22日,中标
收到中标通知后,所长白宗海立即调配技术人员组建项目组,统筹人员一面开始工作方案的编写,一面着手出队前准备工作,用10天的时间完成了人员聘用,房屋租赁,安全培训等一系列繁复而棘手的工作。
7月3日,出队
早晨8点28分,带着院领导的殷切嘱托,在广大职工的欢送下,项目组人员冒着淅沥小雨从西宁出发,下午2点到达位于兴海县驻地。
7月4日-7月8日,完成营地建设、项目备案、“质量、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三体系建设等工作。
.jpg)
7月9日—7月19日,对工作区进行野外实地踏勘,全面了解工作区道路通行、各类样品分布及采样难易程度;依据青海省生态环境检测中心工作部署要求初步开展了土壤、牧草样品采样技术工作方法培训;组建了采样、质控、样品管理、转运等工作小组。
7月20日—7月27日,以《青海省牧草地土壤高背景值区域调查评估及其成果应用项目样品采集工作指南》(讨论稿)为蓝本,项目组试验性的开展样品采集工作,制定样品采集流程,明确样品采集、流转保存及质控要求,总结和归纳了样品采集阶段的注意事项。
.jpg)
7月28日,定稿工作方法
依据青海省生态环境检测中心最终确定的“样品采集工作指南”,规范了采样方法。
至此,从7月29日-9月4日,项目组才正式开启了样品采集及流转工作,完成了牧草、土壤样品采集和送样工作。在这期间,得到了项目主管单位及院内各级领导及部门的鼎力支持,解决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
.jpg)
8月6日,前期工作得到肯定
项目主管单位(青海省生态环境检测中心)的质控人员深入项目组检查指导工作,在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以及采样现场实地检查后,给予了项目组极大的肯定与认可。
8月14日,来自院所领导的关心与帮助
院党委书记王志成、副院长林文山,在物化探所长白宗海的陪同下,前往项目组进行慰问及解决困难。王书记对项目组前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针对项目工区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受气候影响多,安全隐患大的情况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所领导立即根据王书记的建议调派人手予以支援。
8月15日,援军赶到
由夏日哈木西和大格勒沟两个项目调派而来的10人+2车支援队到达项目组。院、所领导组织项目组成员召开座谈会,并提出分组突击的建议。
8月16日,突击队出发
项目组拆分成两个突击队分别奔赴温泉乡和切吉乡开展工作。
.jpg)
8月29日,突击队完成任务
两个突击队共37名队员经过10余天的艰苦奋战,保质保量完成了野外牧草、土壤样品采集工作。
.jpg)
8月30日-9月3日,进行样品整理、装箱运输及交接工作,并将样品送至样品制备中心(青海省地矿测试中心)。
9月4日,根据前期采样时掌握的信息制定牛羊采购计划。
.jpg)
.jpg)
9月6日-9月16日,完成牛羊采购、畜产品样品采集、包装、邮寄工作;次日畜产品样品抵达北京的样品测试单位。
9月16日,项目主管单位帮助解决困难
在项目主管单位的帮助下向蓝博检测公司等三家单位借用水样采集专用设备,并于当天对全体技术人员进行了设备使用方法培训。
9月18日,完成水样采集
由于水样从采集到测试的过程只有7天,项目组技术人员根据畜产品分布区域制定了水样采集计划及路线,并组建5个采样组在一天之内完成了采样工作。.jpg)
.jpg)
9月19日,完成水样邮寄工作,22日样品抵达北京的样品测试单位。
至此,项目组完成所有野外工作,根据院、所领导降本增效、降低安全隐患的要求,决定尽快收队。
凯旋而归
9月23日,项目组早8点半从驻地出发,中午1点半抵达西宁。供稿:地调院李永虎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