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own.admin5.com
信访举报
       友情链接 更多...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自然资源部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
·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便民服务 更多...
· 天气查询
· 西宁住房公积金网站
· 西宁市交通违章信息查询
· 西宁公交查询网
· 列车时刻表
 
        本站首页  → 区域地质  →  我省地质遗迹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信息来源:党群办、区调所 发布时间:2016年8月19日 访问频度:9622

我省地质遗迹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地质遗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自然资源,它记载了地球演化的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地质遗迹也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旅游景观的重要资源基础,调查、保护和开发地质遗迹对于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科普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大地构造位置特殊,自然景观独特。亿万年的地质演化,在地球“第三极”上形成了众多罕见而神奇的地质遗迹景观。这里有地层“五代同堂”----大柴旦全吉山剖面和乌兰县欧龙布鲁克剖面;有8.1级地震形成的目前世界上最长、最新的断裂带和我国大陆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条地震变形带----昆仑山口断裂带;还有保存完好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湟源县大黑沟古冰川地质遗迹等等。

然而,由于我省地域辽阔偏远,经济及交通欠发达,长期以来全省范围的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并未系统开展,仅在昆仑山、坎布拉、察尔汗盐湖等少量地区以地质公园为载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很多重要地质遗迹点的类型、分布及保护现状不明,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名录尚未建立、地质遗迹数据库建设滞后、基础研究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0141110,由青海省地质调查院编写的《青海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可行性报告》通过了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组织的专家立项论证,标志着我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工作拉开了序幕。

201565,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设计评审工作在北京进行,由青海省地质调查院编写的《西北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青海)设计书》,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环境监测院组织的专家论证,我省首个专项地质遗迹调查项目开始正式实施。

该项目组经过大量资料收集研究和野外实地调查,初步筛选出了103处重要地质遗迹,青海省东部地区野外调研中重点开展了基础类地质遗迹点11处,地貌景观类地质遗迹点55处,灾害类地质遗迹点5处的调研工作。通过对地质遗迹特征、通达条件、民生所需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厘定地质遗迹集中区10处,野外科研、科普教育基地10处,12条地质遗迹旅游路线。

2016年,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根据项目取得的初步成果,新上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开展湟中县共和镇盘道地质遗迹集中区、青海省同德县河北乡地质遗迹集中区两处地质遗迹相对集中区的详细调查和民和县古鄯镇古脊椎动物化石群的研究工作,通过三年的项目实施为地方政府提供3处适宜开发的地质公园建设基础资料,以地质科技助力当地“精准扶贫”。

盘道石林峡谷地质遗迹位于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东岔村,距省会西宁仅60公里,通达性好。石林峡谷地质遗迹整体面积约30平方公里,区内石林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飞瀑流泉,跌宕起伏;孤峰窄脊,拔地而起。作为地质遗迹,该区的拉脊山洋陆转换带典型的基础类地质遗迹遗存,是距今5亿年左右早古生带大洋存在和消失的证据,见证了地史时代青海沧海桑田的巨变;新元古代的叠层石化石,将8亿年前的生命铸成永恒,展示在世人面前。

到目前为止,该区共发现地貌类地质遗迹较成规模的瀑布12处;观赏性和通达性极好的石林5处;观赏性、科学性为一体的典型峡谷地貌4处;洞穴4处;象形石30多处。综合以上地质遗迹的空间展布性、科学性、观赏性,划归为三大景区,即柏木峡景区,包括小水峡、烟贵峡等,以瀑布、叠层石、峡谷地貌为主要地质遗迹;照壁山景区,包括照壁山、大小石门、佛坪山等,以发育较为典型的石林地貌和象形石为特色;日阿墩景区,包括上峡、肉沟、斜巴拉沟等拉脊山分水岭以南地区,以早古生代洋陆转换带和火山岩地貌以及该区段碳酸岩地貌以及稀有的瀑布为特色。

河北乡丹霞地貌地质遗迹是此项目在海南州同德县新发现,面积约50平方公里,西宁至久治公路穿行而过,交通便利。该区赤壁丹崖广泛发育,远望群峰林立、疏密相生,近观高峡幽谷、草木葱郁,红层地貌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岩廊洞穴与高原雄鹰相依相伴,险、峻、雄、奇、秀、幽自然结合,似鬼斧神工凿就。丹霞地貌类型多样,有高下参差的丹霞峰丛,圆润平缓的丹霞丘陵,曲径通幽的巷谷,苍劲雄伟的丹霞石柱,雄浑壮阔的丹霞石墙,千姿百态的丹霞洞穴等等。各种地貌组合在一起,又呈现出许多活灵活现的形态来,有的像“丹凤朝阳”,有的像“将军远望”,有的像“火车疾驰”,有的像“金钟倒挂”,有的像“如来五指”……这些因风化剥蚀、流水侵蚀及重力崩塌形成的地貌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科普教学的良好场所。

海东市民和县古鄯镇古脊椎动物化石群研究也取得了初步成果和认识,经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顾问王永标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世骐研究员现场鉴定,认为民和县古鄯动物群出土的化石数量庞大,种类丰富,保存状态完好,具有非常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民和县古鄯镇古脊椎动物群可初步鉴定出的种类包括:民和库班猪、葛氏铲齿象、始羚、古麟、犬熊科、鼬科、犀科。古鄯动物群是青海省唯一一处新发现且规模较大的古动物化石群,该动物群的发现对于研究当地乃至青海省东部地区气候变迁、环境变化意义重大,特别是初步开发后对推动民和县乃至青海省的旅游事业将发挥巨大作用,该地质资源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一年多来,通过项目组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初步摸清了我省东部和北部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家底,两个集中区的地质遗迹详查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我省地质遗迹点多面广,调查工作面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困难,许多地质遗迹的保护现状堪忧。如都兰县香日德地区一处火山岩“柱状节理群”,现在正被采石场作为石料来开采,遭到了严重破坏,令人痛心。如此下去,用不了多久,这处不可多得的地质遗迹景观点将消失殆尽。

地质遗迹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全面调查和保护地质遗迹迫在眉睫,而在此基础上的合理开发利用将实现地质资源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以地质公园建设为载体,发展旅游地质,亦是呼应民生需求,助力精准扶贫的一种可行途径。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拼音 | 在线五笔 | 汉语拼音 | 繁體中文 | English
主办: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党群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信息技术中心
Copyright©199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青ICP备05000607号-1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