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own.admin5.com
信访举报
       友情链接 更多...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自然资源部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
·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便民服务 更多...
· 天气查询
· 西宁住房公积金网站
· 西宁市交通违章信息查询
· 西宁公交查询网
· 列车时刻表
 
        本站首页  → 地调文化  →  【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再高的山高不过鞋底,再深的谷深不过足迹 学党史跟党走弘扬“...
信息来源:综合部 发布时间:2021年6月20日 访问频度:4424

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再高的山高不过鞋底,再深的谷深不过足迹(二)

 

学党史跟党走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专题报道之苟金(二)

1969年,我到青海的第二年,那时大队半军事化编制,我所在的单位编制一个连下属三个排,设有连长、指导员、事务长及排长,大队保卫科为了安全,给我们配备了枪支弹药。4月份到达沱沱河,做了物资准备后,各排先后进入可可西里工区。那里野牦牛群、野驴群、黄羊群、长角牛(藏羚羊)群、大雁群到处可见,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为了防范突发事件,每到一站,在搭好账房,需要做二件事,挖掩护体及捡牛粪。在那里非常害怕遇到电闪雷鸣的雷雨天气,有一件事情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天我们干活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北方一声巨响,天上出现个大火球,就像原子弹爆炸后的蘑菇云,我们哪里见过这样的场景啊,吓坏了,后来听年纪大的牧工讲,这个叫做“滚地雷”,是因为海拔高,气候环境不好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心砰砰直跳。防止雷击,在野外也是很重要的。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经过努力,我们年底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1970年,青海省内开始了大面积120万区调,我们终于有了120万、110万地形图,还有了 16万黑白航片,队员们睡上了帆布床或钢丝床,再也不用睡地铺了。

1984年,我们重上唐古拉,这时有了通讯用的电台,还配上了北京吉普、解放卡车及有绞盘的牵引车,有了车,我们也能补给吃上蔬菜,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野外没有路,地质队员趟出了路。1985年,全国兴起长江漂流热,成都电视台“长江第一漂流”摄制组要去各拉丹冬拍戏,遇到了困难,打听到地质队有牵引车,就派演员朱时茂来我们这借车,经过领导同意,派司机何师傅去帮忙,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摄制组的人感慨,长江源头没有路,路就在何师傅的脚下啊。后来摄制组为了表示感谢,给我们送来了一车罐头。

19869月,我们分队回宁后,进入冬季资料整理阶段。有一天接到通知,大队领导带我到局长办公室,分配给我们分队一个临时任务,要我队立即组成一个小分队送英国剑桥大学4个研究生去可可西里巴音查乌马地区,进行海洋地壳考察任务。大队给我们分队配二台牵引车,一台北京吉普,三位司机、一名医生。我负责带队,于10月初从西宁出发,再次进入可可西里。在按合同划界100平方公里范围时,我见到了一个新奇的东西,我们用的地形图是厚厚的纸制的,他们用的是薄薄的塑制品,不怕风吹雨淋,还能像手绢一样折起来,当时,我就在想,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用上这么好的地形图呢,几年后,我在成都终于见到我们国家自己印制的这种地形图了,我的梦想实现了。

后来我们在藏玛西孔发现了一个中新世(N1)富含白榴石、霓辉岩的碱性岩体,我代大队总工检查工作时,在岩体中发现了铜铅锌矿,并采了样品,经化验分析证实找见了一个的铜铅锌多金属矿,地矿局还给了我们奖励,当时高兴极了。

1988-1990年,我们完成了唐古拉山口、龙亚拉两个联测图幅120万区调,这两个图幅在唐古拉山主脊一带,有两个6000m以上的雪峰,青藏公路就从唐古拉山口(5231m)通过,这里有尊青海省人民政府为纪念当年舍生忘死修筑青藏路的先烈们的塑像,其实地质队员也牺牲了不少,这些雕像一部分也是纪念地质队员吧。就在这个山口,我们住了三年,出色完成了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再高的山,高不过鞋底;再深的谷,深不过足迹。我深深感觉到,海拔是一种高度,这种高度对于我们地质队员来说更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那就是“三光荣”精神。


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再高的山高不过鞋底,再深的谷深不过足迹(三)学党史跟党走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专题报道之苟金(三)

 

野外,地处边远,交通不便,洪水猛兽,危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高海拔地区最怕感冒引起肺水肿、脑水肿,轻则留下严重的后遗症,重则危及生命。1989年,在一次跑线过河的时候,马受惊了,把我甩进了冰冷的河水里,衣服裤子全湿了,等回到驻地后,开始发烧,最后引发了大叶性肺炎,咳嗽、吐血,那是无人区,工作又忙,我又是项目主要负责人,为了项目的顺利开展,就没离开工地,边吃药打针,边工作,经过一周终于战胜病魔康复了,区调工作一点都没有耽误。还有一次,我们分队有一个叫“三辈”年轻人,由于工作太累得了急性阑尾炎,在无人区,出去是不可能,不手术就要命,没办法,指导员当机立断,就在账房里的钢丝床上,大伙按着胳膊按着腿,在没有麻药、药棉的情况下,用卫生纸止血,队医给他做了切除手术,老天爷保佑,伤口没有感染,愈合很快,命保住了。其他分队还有两位同志就没有那么幸运,一个姓高的同志在过河的时候,让大家先过,等到他过河的时候,河水突然涨起来了,连人带马被水冲走了。还有一个姓彭的同志,在过金沙江的时候,被水吞没了。虽然牺牲了很多同志、很多战友,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青海地矿人找到了一大批丰富的矿产,如铜铅锌矿、金矿、镍矿,还有锂矿、铍矿、硒矿等,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矿产资源。

在组织的培养下,我从技术员成长为大队副总工,从助理工程师成长为高级工程师,我工作过的图幅有唐古拉山地区1100万温泉幅区调,西藏120万沃卡福中标项目区调,还参加过祁连地区、柴北缘地区、阿尔金山地区、东昆仑地区、祁漫塔格地区及唐古拉地区等10多幅120万区调。多年工作,获得了地矿部、西藏自治区地矿局、及青海地矿局授予多项荣誉,1994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了“青海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还在《地质论评》《西北地质》等期刊发表了20多篇论文。1998年退休后,我没有闲下来,应西藏地质矿产局、青海省地调院等邀请,我又参加了一些区调填图及报告编写工作。

五十三年,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亲眼见证地质单位住地从偏远的乡镇迁到了城市,办公室从原来是土坯房子,住进了供水供电供暖的大高楼,有的还按上了电梯。尕庄地大院在60年代全是土坯房,最高的三栋红楼也只有二层全是土木结构。近年来也全部换成楼房,职工做饭由原来的煤砖也换成了液化气和电灶,特别是公交路线由1路增加至7路,方便了大家的出行。几年前,我有幸去野外地质队驻地转了转,大伙都住上了棉账房,用小发电机照明,用液化气做饭,有的甚至还能看电视,通讯还能用手机、对讲机,填图用掌上机,跑线路坐皮卡车,再不用骑马了,我们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十多年增长,高龄补贴也是逐年增加,看病有医保,乘车有老年公交卡……。看到这些,我真的是特别幸福和满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老了,希望寄托在你们年轻的地质队员身上,你们不能忘了艰苦奋斗的传统,要高唱《勘探队员之歌》,传承好“三光荣”精神,找出更加丰富的矿产资源,把青海建设地更加美好。供稿:苟金  于曼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拼音 | 在线五笔 | 汉语拼音 | 繁體中文 | English
主办: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党群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信息技术中心
Copyright©199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青ICP备05000607号-1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392号